慢性疼痛長年累月地折磨著很多人,有效的治療藥物并不多,且通常會產生呆靜(sedation)、上癮及耐藥性等副作用。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近日發現一種藥物能很好地治療鼠類的慢性疼痛,并且不會帶來上述副作用。該藥對人體是否同樣起作用還有待證實,但研究人員對于在人體中找到該藥標靶持謹慎樂觀態度。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17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這種藥物屬于苯(并)二氮卓類(benzodiazepines),苯(并)二氮卓類藥物廣泛用于鎮靜和治療憂慮,它作用于大腦中與痛覺有關的路徑,但并不能非常有效地緩解疼痛。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Hanns Ulrich Zeilhofer領導小組對其中的原因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首先將藥物“安定”(diazepam)注射進小鼠的脊椎中,結果發現,小鼠正在經受的注射疼痛和因神經擠壓帶來的疼痛(類似于慢性疼痛)均得到了緩解。
安定作用的受體為GABA(γ-aminobutyric acid),它具有不同的亞組(subunits),具有的功能可能也各不相同。研究人員利用四種不同類型的突變小鼠(每種類型小鼠的GABA受體都有一種不同的亞組失活),對安定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現,其中的兩種亞組——α2和α3,對于安定緩解疼痛是必需的。另外一種亞組——α1,則會使人產生昏睡的感覺。Zeilhofer表示,我們所展現的就是哪種受體應該作為標靶。
研究人員接下來又試驗了另一種苯(并)二氮卓類化合物——L-838,417的作用,L-838,417已知不會作用于致人昏睡的GABA受體α1亞組。他們讓大鼠口服這種化合物,結果成功地緩解了大鼠的疼痛且不會產生呆靜作用。而且,在持續的一段治療時間里,它能一直起作用。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結果顯示,該化合物降低了大鼠大腦中一些區域的活性,這些區域與疼痛以及由疼痛帶來的憂傷情緒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就是尋找能夠在人體中起相同作用的藥物。美國麻省綜合醫院的麻醉學家Clifford Woolf對這一目標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說:“前臨床研究和在人體中進行概念驗證之間總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