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全國的醫療中心,每年要接待本市以及大量來自各地的疑難雜癥或危重病人,臨床用血量大增,據衛生部門統計,上海年用血量為72噸,居全國第一。用血量的增加,時常帶來血源的緊張狀況,有時甚至發生血庫存量只夠醫院用幾天的窘境,血液部門只能呼吁熱心市民加入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
有什么辦法可以緩解“血不夠用”的問題?民革上海市委提交提案,建議積極推行自體輸血,以節省血液資源,規避輸血風險。
自體輸血好處多
據介紹,自體輸血是指收集自體血液,在需要時再輸還本人。它的主要優點是不需檢測血型和交叉配合試驗,杜絕了抗體抗原免疫反應所致的溶血、發熱和過敏反應,沒有傳染疾病的危險。自體輸血得到全世界的關注,世界發達國家自體輸血占輸血總量的 20-40%,澳大利亞和美國自體輸血比例更是占輸血總量的80-90%。
民革上海市委提案指出,上海自體輸血目前僅占輸血總量的1%,主要原因在于自體輸血成本比異體輸血高,病人不愿接受,臨床需要自體輸血時,有將近40%的病人拒絕自體輸血;無有關自體輸血的質控管理標準;無政府認定的自體輸血收費標準。
媒體社區多宣傳
為此,民革上海市委建議,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做公益廣告等形式,宣傳自體輸血的意義,使人們對自體輸血價值有正確的認識;利用網絡、黑板報,如三級醫院的網站、社區黑板報等,宣傳自體輸血能節約用血、規避輸血風險的特點,讓更多的病人能夠接受自體輸血。
另外,還可以通過市、區獻血辦公室、市、區血站,培養醫院內自體輸血的專門人才。在有條件的醫院,把血庫建設成為輸血科,配合外科、麻醉科、重癥監護病房做好自體輸血工作。
儀器費用應降低
提案認為,要讓更多的病人接受自體輸血,應當在降低費用方面做文章,F在,醫院、醫生和病人都會考慮自體輸血的效價比,如由于機器和一次性材料的應用,手術期血液回收的成本并不比輸異體血便宜,回收2個單位以上的血,才能抵消耗費用。因此,暑降低醫療儀器、耗材的費用,才能促進自體輸血的推廣。
還應盡早出臺自體輸血的操作規范和規章制度,以利于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物價管理部門要出臺自體輸血的收費標準,規范自體輸血的收費。 |